封面新闻记者 姚箬君 杨涛 摄影报道
“勿忧弟妹尽孩提,尚有晚母能顾惜,去,去,勿分汝神,专心杀敌.......”7月31日,98岁川籍抗战老兵王用劳在成都开展的一场纪念活动上,再次朗读起父亲写给17岁的他离家抗战时的“送行诗”,字里行间满是关心和对民族大义的嘱托。
今年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80余年时光,当初的少年郎早已白发苍苍,王用劳用有些颤动的手稳稳拿着写有送行诗的宣纸,声音洪亮但又带着哽咽地,再次讲述起那段无法忘却的经历。
王用劳分享抗战经历
亲历日军轰炸:
少年郎投笔从戎 父亲写200字长诗送行
“川人不负国,自贡人也不负国!”在当天活动中,作为川籍抗战老兵代表,王用劳大声喊出了这句话,也讲述起他亲历的自贡大轰炸。他后来也得知这场轰炸的背景,“当时,自贡是战略大后方,负责为前线供给食盐。日军为了不让大家吃食盐,实施了‘断盐计划’。”
据资料记载,1939年自贡设市后,战略地位愈发凸显,日军随即发动7次大规模“盐阻断”轰炸,累计出动483架次飞机,投弹1544枚,造成1138人伤亡、2785间房屋损毁。
“那时候,我才十多岁,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那一天日本的飞机轰炸了8次。”王用劳回忆,离炸弹最近的一次,他被气浪冲倒,“看到我们的弟兄姊妹、父老乡亲被炸死在附近,尸体也只能草草地就近埋在路边,有些人连裹身的席子都没有。”
1944年,在“一寸山河一寸血、十万青年十万军”口号声中,彼时只有17岁的王用劳决定入伍抗战,“我当时是自贡旭川中学高二的学生,从大轰炸到了解到日军更多暴行,我决定响应号召,投笔从戎抗日。”王用劳说:“父亲也很支持我,还写下了一首200多字的长诗支持我!”
王用劳父亲所写的《送用劳五儿抗日从军》
入伍时百姓欢送
进军营后开启高强度训练
“还记得我们出发时是冬天,自贡的老百姓自发在街上放鞭炮欢送我们。当时的鞭炮屑铺满地,踩上去,软绵绵的。”王用劳说,他们一群青年列队从当地一处叫张爷庙的地方出发,一直走到“还我河山”的石刻处才上车。
“送行的人中,有的母亲一边擦着眼泪,一边哭着喊自己孩子的名字;也有人念起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’的诗句......”说到这里,王用劳哽咽起来。
“我们这帮人虽然还是新兵,但都抱着必死的决心,跟家人告别过了。”他说,大家乘车到了泸州驻训,离开学校进入军营,对他们来说接下来的高强度训练是很艰苦的,“当时要高强度快速训练,需要我们早点投入到部队参加作战。那时候,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要起床出操、跑步,然后开始战术训练、队列训练,摸爬滚打一天下来,蹲下去上厕所后,都没有办法自己站起来,需要人扶。”
得知抗战胜利
“那天晚上所有人都冲出来欢呼了很久”
在紧张训练进入末期、王用劳等新兵即将投身战场之际,喜讯从前方战场传来——日本投降了!
“那天晚上,我们听到消息后,军营里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声音,一个个青年到军官都跑出来一起大声欢呼……”王用劳说,“高兴是日本终于投降了,我们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期待,真的夺回了河山。也有一点遗憾,没能亲自上阵杀敌。”
1950年,抗美援朝战争爆发。王用劳主动报名前往一线。“但政委告诉我,去军事院校当教员,起初我不愿意,但他告诉我‘当干部的干部’,也是一种贡献。”他说,之前未能派上用场的‘十八般武艺’,他尽数教给了后来的学生们。
收到80年前寄出的贺卡
老兵感叹:历史没有被忘记
今年2月13日,自贡市档案馆公开了一张八十年前的新年贺卡。这张泛黄的贺卡上,一些字迹已被岁月浸染,难以辨别。正中印制着“恭贺新禧”和“Victory year”(胜利之年)字样,并张贴着一张清晰可见的合影,照片上是两名年轻的男子。
“谢谢家乡的父老亲人,还记得我这名抗日小兵!”在这份公开内容的评论区,王用劳在下方评论道。也正因如此,自贡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在80年前寄出这张新年贺卡的王用劳,并于4月将这贺卡的复制件送到他的手里。
据王用劳回忆,这张贺卡写于1945年春节期间,当时他加入了中国青年远征军,队伍已经在泸州完成基础训练,即将启程前往昆明。这封信上的照片,是他和自己的侄子,当时部队为了让大家给家中报平安,统一制作了这张贺卡。
王用劳分享自己的经历
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王用劳回到自贡成为贡井盐厂一名工人。现在的他,多次被邀请走进博物馆、社区讲述抗战历史。“抗战时期的艰苦,以及先辈们的奉献,应该永远记住。”王用劳表示,无论是抗战精神,还是对革命、人民奉献的精神,都应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。
嗨牛配资-嗨牛配资官网-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平台-河南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